银川
七点通搬家公司
4006877688
银川:立体化培养体系助力人才量质双提升

人才既要有量又要有质,如此,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宁夏银川市打破藩篱,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培育本地人才、建设人才飞地、强化校地企合作等方式,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量质双提升。
精准育才,青年人才破圈出道
懂技术、重研究、创新能力强,90后研究生李壮楣凭借这些,短短四五年就实现了职位的晋升,成为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分公司研发检测创新中心主任。她曾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研发、规划项目,发表中英文核心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4项,并入选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享受到银川市对青年人才的各项政策支持,我备受鼓舞,我将用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回报这份关爱,也将不断创新技术,为银川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壮楣说。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暖通空调工程师李天英,也是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的受益者。2021年入选后,她利用培养经费参加了全国暖通空调技术培训课程,开展了绿色建筑节能和消防安全技术工程课题。“政府的培养让我更加有信心干好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李天英说道。
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作为银川市人才“五大工程”之一,是银川市发现、培养、储备高层次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自启动以来,每年选拔一批45周岁以下,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培养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纳入培养工程,在3年培养周期内给予1-5万元支持,大力支持培养人选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研究、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活动。截至目前,共选拔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1003名,拨付培养支持经费16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坚持破立并举,建立了高精尖缺人才“双轨制”分类认定标准。针对过去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覆盖面不够宽、针对性和多元化的标准缺乏等问题,银川市建立“应用型”和“学术型”的“双轨制”人才认定目录,更加注重人才的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确保银川重点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基本在保障范围、医疗教育人才基本在服务范围、柔性合作的院士专家人才基本在视野范围。
校地企携手 产学研联动发展
今年4月,在招聘黄金期,银川市启动了“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银川市人民政府与本地12所高校围绕产业人才“定点引育”计划、建立高端人才“定期输送”机制、搭建科研合作“定向转化”平台等3个方面9项内容签订了《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既有“双一流”宁夏大学,又有产业工人的“摇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校地双方已形成276项合作事项,共同推动人才引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银川市还是各县区,从未停止过与高校的合作。比如,银川市在银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银川工匠学院,搭建产教融合的桥梁,既有利于高校培养优质的产业工人,又方便在职产业工人“回炉”,提升技能素质,由“工”变“匠”。西夏区是银川市乃至宁夏高校最为密集的区域,从2019年开始,西夏区与辖区高校建立教育发展联盟,从科研创新、教育培训、人才共育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合作。3年多来,共推动131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建成43家技能人才实践基地,促成469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加强校地企三方合作则是源头引水、根上培土。这些年来,银川市持续推进校企对接服务工作,积极搭建交流对接平台,拓宽交流合作渠道、丰富校企合作内容。银川市已连续多年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银川站),此举让银川市建立了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沟通渠道,就企业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实习就业等内容与高校进行深入推介和交流,精准掌握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和契合点以及校企在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创建“飞地”“哨所”加速产才融合
区位不够发达、相关产业链不够完善等,导致引进来的高端人才“水土不服”,是西北内陆的银川不可回避的短板弱项,银川市直面问题,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怀,通过打造“人才飞地”另辟蹊径蹚出一条高端人才引育新通道。
4月26日,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飞地研发中心广东向国科技有限公司开业,16名员工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生比例达60%。宁夏凯晨电气集团副总经理田新宇介绍,该飞地研发中心将以电力电子为基础,在新能源、5G技术、电力传感、核心电力芯片、智能配电产品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为安全电气产品和电气安全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将与国内一流研究院所开展合作,进行最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而在企业内部,飞地研究中心人员将与总部人员双向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开展研究课题。
4月27日,银川市驻北京联络处引才引智工作站、驻上海联络处引才引智工作站和驻深圳办事处引才引智工作站正式挂牌,这意味着银川市又多了引才引智的“前沿哨所”。三个驻外办引才引智工作站将致力于打造银川在外宣传政策的新窗口、凝聚人才的新阵地、引进人才的新引擎,将充分发挥在地资源优势,把工作站建设成为人才、项目等各类重要信息汇聚的“集散地”,服务两地间人才合作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主动走出去搭建“人才飞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人才科技项目需求精准对接、高效引进。比如,建设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智库,建立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围绕银川市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工程)开展决策咨询及技术服务。推行“线上研究院”“专家周末驿站”“教授假期工作站”等柔性聚才模式,深化校地合作,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致力推进“人才飞地”建设。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组织实施东西部合作项目200余项,共建合作载体50余个,参与东西部合作的省市达到20余个,区外人才达1700余人,研发总投入超过30亿元。